当生活向我泼下一瓢冷水时,我在中医里找到了温暖
我是一个37岁的女性,未婚未育,这在当下的就业环境中,似乎成了我身上无法摆脱的标签。曾经,我以为凭借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丰富经验,重新找到一份工作并不是什么难事。然而,现实却给了我当头一棒。投递的简历如石沉大海,面试的机会寥寥无几,即便偶尔有机会,也总会在某个环节被委婉拒绝。那些HR的眼神里,似乎总带着一丝难以言说的顾虑,仿佛我的年龄和未婚未育的状态,成了我能力的绊脚石。渐渐地,我感觉自己被生活泼了一瓢冷水,曾经的自信和热情被一点点浇灭,取而代之的是迷茫和无力。
那段时间,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。我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,甚至质疑自己的价值。难道过了35岁的女性,就注定要被社会边缘化吗?难道未婚未育,就注定要被职场淘汰吗?这些问题像一根根刺,扎在我的心里,让我夜不能寐。我试图寻找出路,但无论我如何努力,似乎都找不到一个明确的方向。就在我心灰意冷之际,一次偶然的机会,我接触到了中医。
那是一个周末,我因为长期的压力和焦虑,身体开始出现不适。朋友推荐我去看一位老中医,说她的调理效果很好。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我去了。那位老中医和蔼可亲,耐心地听我讲述了自己的症状和近期的状态。她一边把脉,一边轻声细语地安慰我,说我的问题并不严重,只是肝气郁结,需要调理。她开了一些中药,还教了我一些简单的按摩方法。临走时,她拍了拍我的肩膀,说:“人生就像中医一样,讲究阴阳平衡,有低谷,也会有高峰。你现在的不顺,只是暂时的,不要放弃希望。”
她的话像一束光,照进了我灰暗的内心。我忽然意识到,或许我一直在寻找的出路,就在我眼前。中医,这个我从未认真了解过的领域,似乎蕴藏着无限的可能。我开始查阅资料,了解中医的历史和理论,发现它不仅仅是一种医学体系,更是一种哲学和生活方式。它讲究整体观念,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,注重身心的平衡。这种理念,与我当下的状态不谋而合。我忽然觉得,或许学习中医,不仅能让我找到新的职业方向,还能让我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。
于是,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:开始学习中医。我经过一番找寻和对比,最终选择在悬壶教育报名了一个中医师承班,从最基础的《黄帝内经》开始学起。起初,那些晦涩的古文和复杂的理论让我感到吃力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逐渐沉浸其中。我发现,中医的每一句话、每一个理论,都蕴含着深刻的智慧。它让我学会了用另一种视角看待生活,看待自己。比如,中医讲“肝主疏泄”,与情绪密切相关。我开始意识到,我的焦虑和压力,其实与我的情绪管理有关。于是,我开始尝试调整自己的心态,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,学会在困境中寻找希望。
学习中医的过程,也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。我发现,35岁的我,并不是一无是处。相反,我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,让我更容易理解中医的深刻内涵。我的耐心和细致,也让我在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。更重要的是,我发现自己对中医的热爱,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。每一次学习,都让我感到充实和满足,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。
随着学习的深入,我逐渐萌生了一个想法:或许,我可以将中医作为我的新职业。我开始参加一些中医技能培训,学习针灸、推拿、艾灸等实用技术。我还尝试为身边的朋友和家人提供一些简单的调理服务,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鼓励。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。我决定,要成为一名专业的中医师,用中医的力量,去帮助更多像我一样迷茫的人。
回首这段经历,我感慨万千。37岁的我,曾经以为自己是生活的失败者,但中医让我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。它让我明白,年龄和标签,从来不是定义一个人的标准。只要我们愿意学习和改变,人生永远有无限的可能。现在,我不仅是一名中医学习者,更是一名中医传承者。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将中医的温暖和智慧传递给更多的人,让更多的人在困境中找到希望,在中医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。
作者:悬壶中医教育